在郑老师的书桌前,挂着一幅王维的画,题字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郑老师很偏爱这种娴静淡泊的境界,在从教的近三十年里,她也一直在寻找教育世界的“明月清泉”。
郑老师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,奶奶、父亲、姐姐都是教师。在她的眼里,教育是一种信仰,一种情怀,更是一种家风精神的传承。“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”这是她的教育信念。“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”这是她的教育态度。郑老师说:从教时间越长,越是触摸到教育的核心,越感到教育的神圣,越对教育产生了一种敬畏感。所以她把自己最激情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自己最挚爱的教育事业,献给了她热爱的孩子们。
在班级管理上,郑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。她说:教师要掌握好进退,学会放手,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质,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,如由班委和班主任组成班级核心领导层,下设“一日班长”“各科组长”“安全委员”“卫生稽查小组”“阅卷小组”等,在她的班级里人人有事做,事事有人管。真正实现了她所追求的“无为而治”。
郑老师在管理上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借助经典的力量,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。自我管理。她在班级开展了“经典助力,遇见最好的自己”一系列主题活动。她说: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,通过让他们诵读经典,分享经典,理解经典,让经典内容植根于心,逐渐内化成他们行动的准则,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。她们班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座右铭,如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又比如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经典名句也成了郑老师教育学生的“法宝”,当有孩子犯错的时候,就让他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;当孩子们不好好预习课文的时候,就告诉他“凡事预则立”;当他们学习才艺的时候,告诉他“君子不器”。慢慢地郑老师发现,她不用整天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了,孩子们儒雅了,班风学风更正了!
郑老师不但有虔诚的教育态度、科学的管理方法,最可贵的她还有“守得云开见月明”的教育信念。尤其在对特殊学生的转变上,郑老师坚信“天生其人必有才,天生其才必有用”。她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,给孩子足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,静等花开,永不放弃。她心性的执着和坚持,终于等到“拨云见日,云散月明”的那一天,很多孩子因她而改变,所带的班级班风正,凝聚力强,孩子个个积极阳光。
一个孩子在“毕业前演讲”时说:郑老师是我们最爱最敬也是最怕的老师。更有孩子说:郑老师对我们的爱不及我们对他的爱,因为郑老师有那么多的学生,那么多学生都要平分老师的爱,而我们把最多的爱都给了郑老师。的确,孩子们爱郑老师,家长也爱郑老师,她们送来了锦旗和鲜花!在郑老师的身上,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和学生彼此给予的幸福,感受到的是她忘名忘利忘我的教育情怀,感受到的是她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中那份少有的淡然与安宁。
如今,郑老师虽已芳华不在,但她对教育的初心不改。正如她写的一首小诗,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教育情怀:
献身杏坛不自哀 ,
无为淡然独徘徊 。
守得云开见月朗 ,
清泉明月自在怀 。
|